學業性學習障礙策略
†口語表達困難
口語表達是生活適應及任何學習工作的重要媒介,但許多學習障礙學生卻具有口語表達的問題,他們可能在語音、構詞、語法、語意及語用等語言的各個成分皆具有困難。增進學習障礙學生之口語表達能力,不但可促進其社會適應,亦有助於其文字符號系統之讀寫技能的發展。因此,以下我們將針對構音、聲調、語法及語用四種類型進行討論,探討學習障礙學生口語表達困難的性質及補救教學策略。
壹.類型
一.構音異常
二.聲調問題
三.語法錯誤
四.語用錯誤
貳、錯誤類型分析與教學策略
一.構音異常
1.種類:省略、替代、歪曲及添加四種類型。
→例:我要吃西瓜à我要吃機瓜
此錯誤為「ㄒ」的音被「ㄐ」所替代
→策略:
- 錄下他的發音,給學生自己比較錯誤。
- 要求他逐字逐句唸出。
- 老師念給他聽時口齒清楚、誇大清楚、放慢速度。
- 在文章中特別把會念錯的字圈出來請他注意。
→例:在文章中只要有「ㄒㄧ」的音都將其圈出-溪、希、吸。
→策略:反覆大聲的練習念句子。
․優點:
能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而不是由老師直接給予正確答案,加深學生對正確發音的印象。讓學生透過反覆不斷的練習,增進長期記憶。老師以誇張的口吻,配合誇大的表情,吸引學生注意,提升學習動機,並能清楚了解發音口型。
․缺點:
部分學生不見得能夠分辨出正確發音與他自己所發出聲音的不同,最後還是得由老師直接說出正確答案。
二.聲調問題
1.四個聲調(-、ˊ、ˇ、ˋ)易混淆,時常會念錯。
→例:車子à徹子
→策略:肌肉記憶增進長期記憶,教導學生透過手勢的方式比出四個聲調。
- 以錄音方式讓學生聽聽自己的聲音,
- 再播放正確聲調,
- 讓學生說出不同處並發現錯誤,以進行修正。
(4)在詞語中融入多種聲調進行誇張的四聲訓練。
→例:多愁善感、視如己出。
․優點:
能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而不是由老師直接給予正確答案,進而加深學生對正確答案的印象。
用做動作去記憶四個聲調,會比老師直接講解四個聲調有趣,並能運用肌肉記憶增進長期記憶。
․缺點:
部分學生不見得能夠自己分辨出正確聲調與他自己所發出聲調的差異,最後還是得由老師直接給予正確答案。
三.語法錯誤
1-1語序錯誤
→例:我想吃飯糰à我飯糰想吃
→策略:
(1)利用火車的結構來比喻語法-火車的結構為車頭、車廂、車尾,此順序不能錯誤,而語法就像火車一樣,順序亦不能錯。因此,老師向學生列出本 句語法基本結構→人+動作+東西。
(2)請學生照樣造句
例如:我想寫功課、我想喝果汁、我想吃水果
(3)再衍生出難一點的結構,請學生練習,人+地方+動作+東西
例如:我想在房間寫功課、我想去便利商店喝果汁、我想在學校吃水果
(4)用詞卡請他排列出一句語法正確的句子
例如: 學校 我 讀書 想去
․優點:結合生活經驗,運用火車結構比喻語法,讓枯燥死板的文法概念立刻生動了起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缺點:部分學生無法將火車車頭、車廂及車尾的比喻與語法結合,覺得火車跟語法毫無關聯,而無法連結。
(2)將課本內容編成劇本的對話形式,請學生演練。可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下藉由
表演各種語法技巧與對話練習。
【劇本例子】
媽媽:點心時間到了,你想吃什麼東西?
小名:我想吃飯糰。
媽媽:飯糰賣完了,除了飯糰,你想吃什麼東西?
小名:我想吃蘋果。
媽媽:吃完飯糰,你要去房間寫功課。
․優點:讓學生透過劇本的對話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練習社交技巧,並運用口語評量代替傳統的紙筆評量。
․缺點:部分學生只有單純念出劇本,但是並不瞭解劇本內容想傳達的概念與語法,下次遇到一樣的問題,語法依然使用錯誤。
(3)當句子出現錯誤時馬上給予正確的示範。
(3-1)電報句型
→例:媽媽叫我去拖地à媽媽我拖地
→策略:
(1)給學生正確的範例,讓學生拿自己的句子對照,並找出錯誤。→老師將正確句子與學生錯誤句子同時展示於黑板,請學生找出錯誤。
․優點:透過直接對照的方式,讓學生一目瞭然,找出兩者相異之處。
․缺點:部分學生即便找出錯誤,仍不了解語法哪裡錯誤。
(2)使用唱歌歌詞的方式教學幫助記憶。例如:1234567,媽媽叫我去拖地
․優點:相較於文字,聲光效果對小朋友較有吸引力,因此用歌唱的方式能增加學習樂趣、幫助記憶。
․缺點:若用唱歌方式,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文法,一旦請部分學生用口語說出來,然使用電報句型表達,無法解決根本語法問題。
(3-2)在句子中,省略部分文字,請學生在念句子時,將不完整的部分說出來,也可以用寫的,讓學生互相改彼此的錯誤。
→例:我今天走教室,看到地板有一本書,我把書老師。 →不完整的地方為:省略「進」、「拿給」
․優點:策略可融入課程使用,能夠評量學生是否已學會此語法的使用方式。
․缺點:可用於後測,若學生依然不了解此語法概念,這個策略是無法進行的, 縱使他已了解此語法的使用方式,不了解語意仍無法正確說出答案。
1-2語法錯誤
1. 「被」字使用錯誤
→例:我被老師稱讚了→我把老師稱讚了
策略:
(1)多練習正確的「被」字用法,舉例各種例句。
例如:她被爸爸誇獎了、花瓶被小明打破了、麵包被小狗吃掉了。
․優點:透過反覆練習,增進記憶。
․缺點:部分學生淪為死記,不懂如何使用在日常生活口語中。
(2)講對句子時立即給予增強。
(3)利用學習單練習常用語法句型,採用寫以及重複朗誦的方式。
․優點:透過反覆練習,增進記憶。
․缺點:若將學習單作為回家作業,家長又無有效監督孩子重複朗誦,部分學生只寫不念,則失去此策略功用。
2. 代名詞使用錯誤
錯誤例子:你打我,我要告訴老師 →你打我,你要告訴老師
策略:
(1)請學生幫忙傳話,練習稱謂。
例如:請你幫我去找陳老師,跟陳老師說…
․優點:傳話時若有錯誤,可由其他老師幫忙糾正,而且學生會覺得能幫忙老師,有成就感。
․缺點:部分學生只有死背,仍不知道代名詞所指的是甚麼人。
(2)給學生情境題,回答當中代名詞是指甚麼人物。
例如:小名跟小華說:今天天氣真好,我要出去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玩?
→請問,句子中的我是指誰?
․優點: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結合生活經驗,再配合學生日常生活常會從事的活動融入情境,更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此語法理解。
3.連接詞使用錯誤
錯誤例子:因為下雨了,所以他撐傘。
à可是下雨了,所以他撐傘。
策略:
(1)老師利用圖示法講解基本句型的用法並示範。
例如:
Q: 為甚麼圖片中的女孩要撐雨傘?
A: 因為下雨了,所以她要撐雨傘。
․優點:運用圖示法,將具有因果關係的句子以圖片呈現,由抽象轉為具體,能讓學生更了解此句型的用法。
․缺點:部分學生不一定能夠將兩張圖片做連結。
(2)透過故事內容了解什麼樣的情境用甚麼連接詞。
【劇本例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公主,因為她長得很漂亮又有白皙的皮膚,所以大家都叫她白雪公主。有一天,巫婆送給白雪公主一顆有毒的蘋果,因為白雪公主肚子很餓,所以她吃了下去。就在這個時候,白雪公主暈倒了!因為王子接到白雪公主暈倒的消息,所以王子馬不停蹄趕去救白雪公主,最後白雪公主奇蹟般地甦醒!王子和白雪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優點:透過耳熟能詳的故事搭配圖片呈現,增加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缺點:特製故事耗時費工。
(3)將「因」的詞語放一堆,「果」的詞語放另一堆,讓學生配對。
․優點:玩遊戲吸引學生動機,增加學習樂趣。
四.語用錯誤
1.講話直接白目
錯誤例子:你穿的裙子好醜喔!
策略:
讓學生體驗不適當對應的感受,教導學生說話之前先考慮如果自己是對方或是聽眾,是否會不愉快。
→如果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漂亮而且是你非常喜歡的裙子,可是老師一看到就
說:你的裙子好醜喔!你會不會難過?你是不是希望別人稱讚這件裙子真漂亮?
優點:教導學生情意,培養學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觀念。
缺點:部分學生並不覺得自己的表達方式不適切,因此無法有效修正說話方式。
不要怕他說錯話而不讓他說話,而是在他說錯話時給予立即糾正。
(3)製造模擬情境。
→老師假裝問學生:我的新衣服好看嗎?請學生回答怎麼說比較恰當。
․優點:結合生活經驗,透過對話的方式,練習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情境。
․缺點:學生說錯話時,老師即便給予修正,部分學生也不一定理解正確用法
的背後含意。
3.措辭不當
錯誤例子:謝謝媽媽對我視如己出。
策略:
(1)當學生措辭不當時,老師在一旁給予口頭提示。
先解釋錯誤用詞的意思。
→老師先解釋視如己出的意思。
錯誤用詞應如何正確使用。
→老師解釋視如己出應該用於小孩非父母親生,但父母對帶子女的態度和對
待自己親生孩子一樣。
將正確用詞帶回想表達的句子中。
→此句話中的成語應換成呵護備至。
(2)將學生容易用錯的詞語整理起來,一一解釋清楚他的涵義給學生分辨。
→可以將常錯詞句做成一本小書讓學生翻閱,並常常拿出來複習。
․優點:小書攜帶方便,離開教室也能夠有效運用,隨時隨處都可以練習。
․缺點:小書保存不易,製作耗時費力。
參考資料:
胡永崇 (2004)。學習障礙學生口語語言的教學。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文集,6,95。
錡寶香 (2009)。特殊需求兒童的語言學習問題與語言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7-9
孟瑛如 (2013)。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二版:教師與家長實用手冊。台北市:五南。
†識字困難
是為了閱讀,學會閱讀之後,就能繼續發展處理資料的能力,更進一步發展評論能力,從事深度學習。
壹、錯誤類型分析
1.認字線索造成的錯誤
◎ 字本身所提供的認字線索造成的誤認,如:「渴」誤認為「喝」。
◎ 易弄不清字義而錯用別字,如:「年輕」誤成「年青」。
2.字形有許多近似,而不易分辨:形聲字造成許多同部首,或是同聲符的情形,因此對初學者而言,其於識字上很容易造成困惑。
3.破音字多:漢字有許多用轉註、假借的用字方法,造成國字一字多音的情形,或是受方言之影響,可能會有讀音、語音之差異,易造成學生的混淆。
4.記憶的問題:學生無法記得之前學過的字
5.類化困難:學生對於曾學過之字意無法和新詞連結
6.文字部件的辨別處理速度較慢
7. 對於高結構複雜度字元的視知覺處理有缺陷
貳、教學策略
1.花瓣造字法:
(1)「花瓣造字」提供孩子識字的趣味方法,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提
升孩子的自學力。
(2)透過活潑有趣的「花瓣造字」,有效提升識字量,改變傳統字形、字音與字義的機械化讀寫練習。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做,學會這個方法,學生日後面對生字時,腦海裡就會出現相關字詞,這才是真正擁有的自學力。
※以「吹泡泡」課文為例
"吹吹吹,吹泡泡,你先吹一個小泡泡,再吹一個大泡泡 , 小泡泡和大泡泡, 一個一個都向天上跑。 "
把「泡」和「跑」二個形近字放在一起。然而,筆者會以二字相同的部分:「包」,做為花瓣造字的中心,並完成「包字歌」。
包字歌
有水吹泡泡, 有火開大炮,有草是花苞,有衣穿長袍。
有手能擁抱, 有腳能快跑,加上食字就是吃飽飽!
․優點:花瓣造字比較活潑有趣,能吸引小朋友的興趣,而且也能讓他們主動學習。
․缺點:如果學生識字量不多或是造詞能力比較差,可能在花瓣造字法上會比較需要老師協助,並且若是學生學習動機較低,要讓學生主動學習需要花費一些心力。
2.綜合高效識字法:由港大教授謝錫金研發,他認為「識字,要從認字開始」。
※運用原則
1. 認字必須透過大量閱讀,複雜的字非常難忘,應讓學生提前閱讀「難」字。不學寫字,以圖像方式記住字的形狀。例如:「龜」這個字,非常難寫,卻很容易記住,低年級學生了解烏龜的意思與發音,在連結自行,以後看到「龜」字,腦中就可以產生連結,雖然不會寫,但是絕對很難忘掉。
2. 設計課程應先教生活中常用、筆劃多的字;而練習書寫的字,要選筆劃少、容易抄寫的字,以免減低了學習興趣。
3. 一篇課文的字不必一天學完。
4. 初學識字階段應以認讀為主,適當的抄寫為輔,後期再以應用為主。中文有許多象形文字,謝錫金教授提倡的是「部件學習」,比如「日」字旁可以延伸出「明」、「晴」、「星」……,只要學到「日」,學生就可以延伸學習相同部件的字。
5.學會各種部件後,老師可利用不同的部件讓學生學習組合各種中文字,透過平日閱讀、查字典或是口語練習,讓學生熟悉原本認識的生活詞彙,更進一步發展其他的心理詞彙。
6.可以利用玩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識字,有趣又有效,例如:用學英語單字word puzzle的方式,把字的部件寫在8*8的方格中,讓學生圈出可以組合成生字的字,或玩生字賓果,或用簡報檔玩猜下一個字是什麼等等的遊戲類型。
7.在教學時,也常用讀文章圈字或詞取代寫,例如:給學生報章雜誌的文章,讓學生從中圈選出指定的字有幾個,如此一來,學生必須閱讀該篇文章,才能圈字識字。
․優點:
- 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學到高頻的字;也能在集體練習時,練習到筆劃較少、抄寫容易的字。(一舉兩得、降低習得的無助感)
- 透過遊戲來學習,能增加上課的趣味性
- 一次給的生字量不會太多,給予學生充分時間消化
․缺點:
- 若先前教的詞彙並沒有吸收、理解,那後來繼續上的課程會很難銜接下去。
- 較其他方法耗時,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
3.圖解識字法
(1)以圖像的方式呈現造字本義、介紹字形演變、解釋相同成分的字、分析形似字。
(2) 圖像有助於感知與理解,並能提升記憶與傳達的效果。
→教學時可運用之教具:
1.字形演變卡:將一個字由「圖畫-古文字-今文字」的歷程列出來。
再根據這個歷程依序指導學生:
「辨識字形」→ 「讀出發音」 → 「認識部首」→ 「區分部件」→ 「數筆畫數」→ 「筆順練習」→ 「說解字義」→ 「常用字義」→ 「構字構詞」→ 「實用造句」。
2.形似圖: 將一群字共同的部分置於中間,其他字環繞其四周,類似太陽的形狀。 (共同的部分可以是聲符、部首或部件。)
3. 形似字分辨: 利用圖形及古文字,讓學習者印象深刻並體現於書寫上。
例:瓜和爪
總合圖解識字教學的三個部分,「字形演變卡」是單個字的字形與演變,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工作。「形似圖」,即將一群具有相同成分的字集中起來,有助於類推與分辨,輕易地掌握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快速地累積識字的數量與成效。形似圖是群體性,「形似字分辨」則以少數字為主要對象,做較直接且細部的比較、辨析。
․優點:
- 字形演變卡、形似圖、形似字分辨,可製作成海報或教具,成為教室的學習角的一部分,讓學生不拘泥於課堂時數,能隨時學習
- 圖像有助於感知與理解,並能提升記憶與傳達的效果
- 運用圖像理解符合漢字結構與認知上的特色
․缺點:
- 年級越高,就有越來越多的形聲字或會意字等較難使用圖片代表的文字出現
- 成效會受限於學生先備經驗(學生具有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
參.名人例子
盧蘇偉(板橋地方法院的少年調查官)-識字障礙
被判讀為智商七十,直到小學五年級才學會認字,七年內考了五次大學。八歲時,因為感染日本腦炎,造成腦中的短期記憶功能受損,直到小學五年級還無法自行獨立閱讀、學習。他的數字跟圖形記憶完全失去功能,但是在邏輯思考及創造方面能力十分優秀。
小時候認字的困難在於無法區分文字中,相似字型之處。例如馬、鳥、寫,這三個字對盧蘇偉來說無法分辨其中的不同。他的媽媽用聯想的方式教其分析字形-馬就是頸部有長長的鬃毛;鳥兒有張尖尖的嘴;會寫字的能做官,做官的都戴帽子。用這種方式盧蘇偉慢慢克服識字的問題,順利考取大學並考上板橋地方法院的少年調查官
參考資料
周碧香. (2003). 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
張長穎. (2009). 圖解識字法對學習障礙學生. 擷取自 國小特殊教育 第 55 期:
曾佳珍. (2011). 增進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個案研究 . 國民教育學報 第八期, 頁 第 183-200 頁.
ETSnoopy. (2009). 協助學生大量快速識字的教學策略. 擷取自 閱讀教育:
Flyflyk. (2014). 有閱讀障礙的名人. 擷取自 flyflyk:
陳麗雲. (2012). 閱讀有妙招,教學馬上好. 擷取自 陳麗雲老師語文教學.
†閱讀理解策略
壹.錯誤類型分析
1.閱讀時易皺眉、慌張、咬唇
→給予鼓勵與讚美、不給予時間限制、減少份量、選擇簡單有趣的教材
→優點:放鬆學生心情
→缺點:延後進度
2.閱讀時不知起點位置
→邊看文章邊畫線、教師先簡介文章的閱讀起點位置、選擇字體較大閱讀本
→優點:易於閱讀
→缺點:依賴老師提示
3.只喜歡閱讀大量圖像配合少數文字→設定閱讀目標、發揮想像力畫出插圖、先閃示圖片再閱讀文字
→優點:由簡入深
→缺點:過於依賴圖片
4.辨識相似字形困難→熟悉字寫法及部首的意義、呈現相近字指出其差異、將易混淆字分開教學
→優點:透過肌肉記憶讓學生熟悉字間差異
→缺點:耗時費力
5.閱讀會唸錯跳行增加或遺漏→要求把字句唸出來、多次反覆練習、教導學生呼吸調息法使其放鬆、精神更集中
→優點:每個人都可以容易上手
→缺點:若不能念出聲會無法閱讀
6.閱讀速度緩慢&不流暢→讓學生熟悉文章內容、指導較困難詞彙在閱讀、請學生小聲跟著覆誦、教學生認識標點符號並解釋其意義
→優點:能跟著仿說
→缺點:學較於困難的字會直接受挫
7.無法回答文章中基本事實的問題→帶領學生畫重點或採故事結構法、以圖片幫助課文內容、列舉有關問題先行預測答案
→優點:能提起學生好奇心
→缺點:依故事類型難易度而有所差異
8.無法了解所閱讀文章的主題或重點→老師提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問自答、給予提示語、寫下讀後感
→優點:讓學生能先行思考
→缺點:學生厭倦繁複過程
貳.閱讀障礙錯誤類型分析細項:
- 重讀:讀者在讀出一句後,再次將原句的部分或全部文字讀出。
例、我想,這會是一段艱難的旅程。(嗯,我想,這會是一段艱難的旅程。)
- 重述:以自己的話語說出文句的字面意義,其中並無含深層意義或隱喻的推測,即所有內容並不超出文句字面意義之外,「重述」又分為三類。
1.重述文意:以自己的話語重述文句之部分或全部的字面意義。
例、小明在大太陽下站了一整天,皮膚曬得又紅又黑。(小明的皮膚又紅又黑是因為他曬了一整天
的太陽。)
2.摘要文意:以自己的話語說出語句中重要的文意。
例、姚明有著足足七尺六吋的驚人身高,灌籃對他而言簡直易如反掌。(姚明那麼高灌籃一定很輕
鬆。)
3.重組文意:以因果關係來呈現原句的字面意義。即以「因為」或「所以」來組織原句之內容,但
所述之內容並無文義外的推測,只是原句意義的呈現。
例、臺灣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優秀學府,許多傑出人士都曾在他的薰陶之中成長。(因為臺大是
一所優秀大學,所以很多成功者都曾在他的薰陶中成長。)
- 推敲字面意義:推敲含有難懂字、詞之文字的字面意義。及讀者面對難懂字詞之文句時為理解文句之字面意義所使用的理解方式。(不包括對本身隱含意義的字詞之推測)「推敲字面意義」又分為以下三類。
1.詞意替代:讀者面對難懂的詞彙時,以其他意涵來代替原句中難懂的詞彙意義。
例、面對接踵而至的報告與考試,小明顯得力不從心。(面對一直來的報告與考試,小明沒辦法應
付。)
2.連結文意片段:讀者面對含有難懂字、詞的文句時,將其可理解與無法理解之文意片段拼湊在一
起,但整體而言仍無法連結出一通順、有意義之單位。
例、在落英繽紛、夕陽餘暉漫灑的櫻花河畔,蘿蜜珠與歐莉葉的背影就像將逝去的白晝般,消失
在未知的彼端。(在落葉跟夕陽的櫻花河,蘿蜜珠跟歐莉葉的背影消失了。)
3.融合文意片段:讀者面對有難懂意涵之文句時,將可理解的文意片段串聯在一起,根據想像創作
出一通順、可理解之意義單位。
例、秦始皇焚書坑儒、築阿房宮,被譴責為一代暴君,但他統一度量衡,建立車同軌、皇帝威權
等制度卻也影響中華文化數千年,只能說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啊!(只看得懂「秦始皇」「數千年」
「傳奇人物」→秦始皇活了數千年,是統一中國的傳奇人物)
- 編織:深入推想相關細節,使文意銜接更加完整緊密。
例、自從小明交了女朋友後,他和小華相處的時間就減少了許多。(小華可能也喜歡小明的女朋友,
而小明心裡其實也知道,兩個人心結越積越深,於是關係日益惡化)
- 聯想:連結一些與文意關聯度低的意涵,其內容對於文意的連貫與銜接並無貢獻。
例、春節期間進行匝道管制,未乘坐滿四人之自小客車禁止上高速公路。(GPS會把人帶到田裡。)
- 推衍後果:根據文意及個人之判斷,推測人物將有的反應或未來發生之事件。
- 推衍:根據所閱讀的單句文意及個人的判斷,推衍文中人物將有之反應--感受、想法、言語、
行為、未來發生之事件...等,「推衍」又分成兩類。
例、美美一拿到段考成績單,就趴在桌上不發一語。(一定是考得很好,心裡覺得付出有了成果
太感動了說不出話來。)
2.參考前文推衍:參考前文意涵及根據個人的判斷,推衍人物將有之反應或未來發生之事件。
例、前文:當冬天的第一片雪落地起時,就是道別的時候了。
本文:大俠跨上了黑馬,轉頭向滿心歡喜的和尚道別(一定是冬天到了,外面一定已經開始下雪了,大俠要趁雪積深前趕路。)
七、參照題目,分為三類:
1.由題目寫作背景與動機:
例、題目<無解的青春>(寫這篇文章的人一定經歷了一段難以啟齒的青春歲月,到現在老了決定要用文字抒發這在心裡藏了一輩子的秘密。)
2.由題目推測文章內容:
例、題目<無解的青春>(這篇裡面一定是在說什麼在年輕的時候都不懂一些事情,到處瘋狂地闖 蕩,人不輕狂枉少年、對青春的懷念與嘆息之類的。)
3.以題意解釋文意:
例、題目<無解的青春>文章內容:當青春已然走遠,我們曾緊握著的,都將隨風遠去。(青春
是無解的,無解的問題不論緊握還是放手都是無解的。)
參.解決策略:
- 多重感官取向:
此論點的學者基本假定:對某些學生而言,若經由數種感官管道接收外界訊息會比經由單獨一或兩種(視覺及聽覺)管道學習來的有效。其中以傅娜(Fernald)所提出的視聽觸同時使用法最早也最有名,其特色就是以指觸及動作增進閱讀的效果。
1.視覺:圖片、插畫幫助理解內容
2.聽覺:鼓勵學生大聲朗讀,給予自我語音的提示
3.觸覺:要求學生手指指字,避免跳行、漏字導致文意理解上的困難
4.動覺:經由手指指著文字,眼睛跟著追蹤進而提升專注力
→優點:透過五感多元學習更有成效
→缺點:準備教材費時
二.後設認知策略的運用:
1.故事地圖:
(1)利用組織圖的概念,讓學生先將想法和故事化成簡單的概念,如:角色、時間、地點、問題等,然後將這些概念加以組合並發展詳細的情節,即可構成一篇故事。
(2)教師也可以示範使用方法與程序,指導學生找出內容的五大要素(who,when,where,what,how),給予學生充分練習後,再讓學生自行使用故事圖完成指定作業。
2.交互教學:透過對話互動交流,能在具結構化下的情況進行以下活動
(1)摘錄重點:選取文章中重要概念,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2)自問自答:鼓勵學生用標題、圖表或內容當刺激誘因,提出有關問題,並藉由自我發問引導閱讀,找出答案。
(3)澄清疑慮:遭遇閱讀困難時,採取必要的活動,如繼續讀下去、重讀或尋求他人協助。
(4)預測:在閱讀時,讀完一句或一段之後,推論接下來可能讀到的內容,為了要驗證自己的推論, 學生會繼續讀下去。
3. K-W-L教學法:針對閱讀及學習教科書的技術,是一種結構式的思考、閱讀及資料蒐集的策略。Ogle(1986)強調應先選擇教材,接著在黑板或學生自 己的講義畫出三欄,再列出主題。分為K、W、L三步驟
三.連結生活化閱讀材料
1.對話日誌:類似Blog、LINE,透過個人3C產品傳遞訊息,題材多樣化。
2.無文字教材:漫畫、圖片書,透過想出內容,再轉移到文字上。
3.書面式對話:口語溝通改為書寫溝通,例如上課傳的紙條。
→優點:跟上時事,具有彈性
→缺點:內容過於腥羶暴力不適宜學生閱讀
四.內在的學習學習動機深深地影響閱讀表現
1.可用同儕共讀、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營造閱讀的環境,讓學生較易融入其中。
2.務必要以功能性學業課程的觀念,設計調整教學的方式以及課程內容安排,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其獲得更多的成功經驗,提高學習興趣,幫助日常生活技能的提升。
†寫字 Handwriting
希望學生透過書寫向老師傳達自己所學為何以及向他人傳達訊息。
壹、書寫方式:
一、印刷體
→因字母都是由一些圓形和直線所構成,易學習。
→閱讀時,印刷體也較接近機器所印出來的字體
二、草寫體(有時成為書寫體)
→對空間知覺有困難的學生,可減少其很多的空間判斷問題。
→要求字母的書寫是要有節奏性的連貫、強調筆劃能一筆成形。
→排除書寫體在一些字母翻轉上的問題。
三、電腦輸入(或稱打字)
→打字的動作技巧比手指彎曲寫字更為簡單。
→呈現出來的字較清晰、易辨認。
→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教導和給予明確的機會訓練。
貳、障礙因素:
一、精細動作困難的表現形式,因學生無法有效執行抄寫文字的動作。
二、學生無法將收到的視覺資訊轉由精細動作產生輸出。
三、在需要運動及空間判斷力的活動上有困難。
四、學生無法將黑板上看到的文字(遠端視覺工作),抄寫在一張紙上(近端視覺工作)。
五、其他潛在缺陷:動作技巧不足、字與字母的視知覺缺陷、視覺印象的記憶困難。
參、學生書寫中文字常見的問題:
一.學生錯字類型
1.筆畫錯誤
(1)筆畫增加
「神」的部首「礻」多一點、「予」多一撇寫成「矛」、「烏」多了一筆寫成「鳥」。
(2)筆畫減少
「主」的筆畫缺漏, 寫成「王」、「傷」中央的部件易少一橫,寫成容易的「易」。
(3)筆畫變形
「耀」左邊部件筆畫豎挑,寫成豎彎鉤「光」、「鄧」右邊的部首寫成「ㄗ」。
2.結構錯誤
(1)部件遺漏
「旗」部件缺漏,右方部件寫成「其」、「劇」缺漏部件「七」。
(2)部件改變
「枚」的部件「攵」寫成形似字「又」、「廷」錯寫成相似字「延」。
(3)部件誤用
「⺮」部和「艹」部、「⺼」部和「月」。
(4)部件方向錯誤
「律」寫成「聿ㄔ」、「明」→「月日」。
3. 同音字誤用
「慧」寫成「惠」、「洲」寫成「州」、「息」寫成「習」、「的」寫成「得」。
4. 部首替換
「澈」的「水」部誤用「ㄔ」部,寫成「徹」、「彷」的「ㄔ」部寫成「人」部,變成「仿」。
二.寫字相關行為
- 寫字時注意力無法持續、容易分心。
- 寫字速度過慢。
- 粗心草率。
三.寫字技巧
- 握筆或書寫姿勢不佳。
- 寫字不當使力。
- 仿寫時,回看次數過多。
肆.教學策略:
一、位置─提供舒適且適當高度的桌椅,並提醒學生的坐姿端正。
二、握筆─於鉛筆上方貼一段膠帶或綁橡皮筋幫助、提醒學生正確的握筆位置;也可放置握筆練習器通過鉛筆,讓學生的中指和拇指握著練習器練習正確的抓握。
三、模型和模板─製作幾何圖形、字母和數字的紙板或塑膠模型,讓學生用手指、鉛筆或蠟筆去追蹤圖形。
四、描寫─在白紙上畫出粗黑的圖形和在字母的上方用半透明或透明的紙讓學生描寫形狀和字母;或是將字母放在幻燈片上並投影在黑板上或大張的紙上,讓學生描寫這些影像;或提供低年級的有格線的寫字本讓學生練習。
五、在線中畫圖─讓學生在不同寬度及形狀的雙線間練習造「路」,然後要求學生沿著外框字的雙線間寫字母,用箭頭和數字顯示線的方向及順序。
六、 點連結點─畫一個完整的圖,再用點化相同圖的輪廓,要求學生點連接點畫出圖。
七、 減少線索的描寫─先寫一個完整的字母或字,讓學生描寫。接著寫出字母或字的單元一,讓學生描寫完已出現的部分,在完成字母或字。最後減少線索只剩下開始向上的一撇,讓學生完成整個字母或字。
八、 模板的線─有些學生可能字體或過大或是過小,所以可利用特製模板幫助學生,提醒寫字時,字形大小須符合空格內容,不可超出,需填滿空格。
九、可利用放大字體或顏色變化來凸顯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
十、 運用各種教學法:
- 集中識字教學法。
- 字族文識字法。
- 部件識字教學法。
- 字理識字教學法。
- 韻語識字教學法。
- 多感官教學法。
十一、 教師在黑板上或學生作業簿上訂正錯別字時,字體應該清楚端正、大小適中,讓學生有明確的範本進行學習。
十二、 培養學生養成隨手查字典的習慣,遇到疑問就去查,就能改正隨便寫字以致錯誤的習慣。除此之外,勤查字典,還可增加字彙和詞彙量,有益於減少錯別字。
十三、 教師可以針對個別學生問題予以訂正,或於課堂提出易錯誤的地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或書寫時易錯的地方,提醒學生共同注意,也可以請學生舉起手,跟著老師一起描寫字形,加深印象。
十四、 教師可進行班級布置,上課前先將字卡佈置在教室周圍,讓學生耳濡目染;教學後於教室內定期放置錯別字辨正的教學材料,使其特別注意亦犯錯的字,加深印象,或將學生習寫正確的優良字體張貼,讓學生不僅能受到鼓勵,在境教中也能潛移默化,提昇對字形的熟悉度。
十五、 注意每次教學所呈現的字數及內容難易度是否符合學生程度。
十六、 筆畫教學上應該要先教筆畫少且有實用意義的字,再教常用但筆畫稍多的字,然後再教不常用,但筆畫簡單的字,最後才教筆劃多且罕見的字。
十七、 葉德明(2005)將漢字結構分析為十二種基本構造原則,認為教師教學時加以分析將可加強學生在視覺空間上的記憶。
參考資料
- 洪儷瑜等譯(2014)。學習障礙與其他障礙之學習策略。台北市:華騰。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部件教學結合多感官寫字策略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寫字成效之研究」。指導教授:謝協君 博士
研究生:黃玲怡 (民102年01月)